当前位置:首页 > 手机资讯 > 正文

产品品类有哪些_品类划分

产品品类有哪些_品类划分


日本经济新闻汇总了“2015年全球主要商品与服务市场份额调查”。在纳入调查的55个品类中,美国企业在18品类占据第一,日本企业在11品类、中国企业与韩国企业在8品类占据市场份额第一。


中国企业除在冰箱、洗衣机、家庭空调等传统领域占据最高市场份额外,借助巨大的内需扩大市场份额,在风力发电、监控摄像头等新增长领域也占据首位。


每个品类的市场占有率数据都来自于该行业权威性的调查机构,数据仅供参考。数字均为市场占有率的百分比。


美国在18个品类排名第一


一、平板电脑


1.苹果(Apple) 美国 23.9


2.三星电子(Samsung Electronics) 韩国 16.1


3.联想集团(Lenovo) 中国 5.4


4.华硕电脑(ASUS) 中国台湾 3.4


5.华为(Huawei) 中国 3.1


二、服务器


1.惠普(HP) 美国 25.7


2.戴尔(Dell) 美国 17.5


3.IBM 美国 13.0


4.联想集团(Lenovo) 中国 7.5


5.思科(Cisco) 美国 6.5


三、路由器


1.思科(Cisco) 美国 61.6


2.华为(Huawei) 中国 16.0


3.博科(Brocade) 美国 5.8


4.瞻博网络(JuniperNetworks) 美国 4.9


5.惠普(HP) 美国 3.3


四、存储器


1.易安信(EMC) 美国 29.6


2.NetApp 美国 11.1


3.惠普(HP) 美国 10.0


4.IBM 美国 10.0


5.日立(HITACHI) 日本 7.7


五、硬盘驱动器HDD


1.西部数据(Western Digital) 美国 43.7


2.希捷(Seagate) 美国 40.2


3.东芝(Toshiba) 日本 16.1


六、半导体制造设备


1.应用材料(Applied Materials) 美国 19.1、


2.科林研发(Lam Research) 美国 14.3


3.阿斯麦(AL) 荷兰 14.1


4.东京电子(Tokyo Electron) 日本 12.9


5.科磊(KLA-Tencor) 美国 6.1


七、智能手机操作系统


1.谷歌(Google) 美国 81.6


2.苹果(Apple) 美国 15.9


3.微软(Microsoft) 美国 1.9


4.黑莓(BlackBerry) 加拿大 0.3


八、杀毒软件


1.赛门铁克(Symantec) 美国 15.2


2.英特尔(Intel) 美国 7.9


3.IBM 美国 6.6


4.趋势科技(Trend Micro) 美国 4.5


5.易安信(EMC) 美国 3.4


九、搜索引擎


1.谷歌(Google) 美国 50.2


2.百度(Baidu) 中国 21.5


3.奇虎360(Qihoo 360) 中国 6.6


4.雅虎(Yahoo!) 美国 5.5


5.微软(Microsoft) 美国 5.2


十、互联网广告


1.埃森哲(Accenture) 美国 17.2


2.IBM 美国 12.5


3.德勤(Deloitte) 美国 9.7


4.艾司隆(Epsilon) 美国 7.2


5.伟门(Wunderman) 美国 6.8


十一、喷墨打印机


1.惠普(HP) 美国 43.7


2.佳能(Canon) 日本 27.0


3.精工爱普生(Seiko Epson) 日本 23.6


4.兄弟工业(BROTHER INDUSTRIES) 日本 0.5


5.理光(Ricoh) 日本 0.2


十二、多功能一体机与复印机


1.惠普(HP) 美国 26.7


2.三星电子(Samsung Electronics) 韩国 12.1


3.佳能(Canon) 日本 11.7


4.兄弟工业(BROTHER INDUSTRIES) 日本 10.0


5.施乐/富士施乐(Xerox/Fuji Xerox) 美国/日本 8.3


十三、音乐软件


1.环球音乐集团(Universal Music Group) 美国 33.5


2.索尼音乐娱乐(Sony Music Entertainment) 美国 22.6


3.华纳唱片(Warner Music) 美国 17.1


十四、纸尿裤


1.宝洁(Procter & Gamble) 美国 33.5


2.金佰利(Kimberly-Clark) 美国 22.7


3.尤妮佳Unicharm 日本 6.3


4.花王(KAO) 日本 3.2


5.爱生雅(SCA) 瑞典 2.7


十五、超声波诊断装置


1.通用电气医疗(GE Healthcare) 美国 28.0


2.飞利浦(Philips) 荷兰 18.0


3.东芝医疗系统(Toshiba Medical Systems) 日本 11.0


4.日立阿洛卡(Hitachi-Aloka Medical) 日本 10.0


5.西门子医疗(Siemens Healthineers) 德国 7.0


十六、碳酸饮料


1.可口可乐(Coca-Cola) 美国 48.6


2.百事可乐(Pepsi-Cola) 美国 20.9


3.澎泉思蓝宝(Dr. Pepper Snapple) 美国 3.9


4.AJE集团 秘鲁 1.3


5.百威英博(AB InBev) 比利时 0.8


十七、并购顾问


1.高盛(Goldman Sachs) 美国 10.9


2.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 美国 8.8


3.JP摩根(JPMorgan) 美国 8.5


4.美银美林(Bank of America Merrill Lynch) 美国 7.3


5.花旗集团(Citigroup) 美国 5.8


十八、信用卡


1.维萨(VISA) 美国 59.4


2.万事达卡(MasterCard) 美国 28.8


3.美国运通(American Express) 美国 8.8


4.JCB 日本 1.8


5.大来卡(DinersClub) 美国 1.2


日本在11个品类排名第一


一、中小型液晶面板


1.日本显示器(JDI) 日本 21.7


2.LG显示器(LG Display) 韩国 17.9


3.夏普(Sharp) 日本 13.1


4.群创光电(Innolux Display) 中国台湾 6.7


5.京东方(BOE) 中国 6.6


二、CMOS图像传感器


1.索尼(Sony) 日本 44.4


2.豪威科技(OmniVision) 美国 13.0


3.三星电子(Samsung Electronics) 韩国 16.7


4.安森美(ON Semiconductor) 美国 6.0


5.佳能(Canon) 日本 5.3


三、微处理器


1.瑞萨电子(Renesas) 日本 20.0


2.恩智浦(NXP) 荷兰 19.3


3.英飞凌(Infineon) 德国 9.6


4.意法半导体(ST) 瑞士 9.6


5.微芯科技(Microchip) 美国 8.1


四、白色LED


1.日亚化学工业(NICHIA) 日本 21.2


2.晶元光电(EPISTAR) 中国台湾 13.5


3.三星电子(Samsung Electronics) 韩国 9.8


4.三安光电(Sanan optoelectronics) 中国 7.7


5.LG伊诺特(LG Innotek) 韩国 7.3


五、数码相机


1.佳能(Canon) 日本 31.0


2.尼康(Nikon) 日本 25.0


3.索尼(Sony) 日本 17.0


4.三星电子(Samsung Electronics) 韩国 5.0


5.富士胶片(FUJIFILM) 日本 4.0


六、可换镜头式相机


1.佳能(Canon) 日本 44.0


2.尼康(Nikon) 日本 29.0


3.索尼(Sony) 日本 11.0


4.富士胶片(FUJIFILM) 日本 30.


5.奥林巴斯(OLYMPUS) 日本 3.0


七、碳纤维


1.东丽(TORAY) 日本 42.9


2.东邦(Toho Tenax) 日本 12.2


3.三菱丽阳(Mitsubishi Rayon) 日本 10.7


4.西格里集团(SGL) 德国 9.6


5.台湾塑胶工业(Formosa Plastics) 中国台湾 9.3


八、锂电池隔离膜


1.旭化成(AsahiKASEI) 日本 48.0


2.东丽(TORAY) 日本 21.8


3.SK能源(SK Energy) 韩国 8.7


4.宇部兴产(Ube Industries) 日本 6.4


5.三菱化学(Mitsubishi Chemical) 日本 6.3


九、汽车


1.丰田(Toyota Motor) 日本 11.2


2.通用汽车(General Motors) 美国 11.1


3.大众汽车(Volkswagen) 德国 10.9


4.雷诺日产(Renault-Nissan) 法国/日本 9.1


5.现代汽车(Hyundai Motor) 韩国 8.6


十、轮胎


1.普利司通(Bridgestone) 日本 14.1


2.米其林(Michelin) 法国 13.2


3.固特异(Goodyear) 美国 8.3


4.大陆集团(Continental) 德国 6.9


5.倍耐力(Pirelli) 意大利 4.5


十一、工业机器人


1.发那科(FANUC) 日本 18.5


2.库卡(KUKA) 德国 11.5


3.ABB 瑞士 10.5


4.安川电机(YASKAWA) 日本 10.4


5.川崎重工(Kawasaki Heavy Industries) 日本 5.8


欧洲在9个品类排名第一


一、化妆品


1.欧莱雅(L'oreal) 法国 13.7


2.宝洁(Procter & Gamble) 美国 8.1


3.联合利华(Unilever) 荷兰 5.6


4.雅诗兰黛(Estee Lauder) 美国 4.4


5.资生堂(Shiseido) 日本 2.9


二、啤酒类饮料


1.百威英博(Anheuser-Busch InBev) 比利时 21.2


2.南非米勒(SABMiller) 英国 10.2


3.喜力(Heineken) 荷兰 9.2


4.嘉士伯(Carlerg) 丹麦 6.1


5.华润雪花(China Resources Snow Breweries) 中国 6.0


三、服装


1.H&M 瑞典 1.54


2.Inditex 西班牙 1.51


3.耐克(Nike) 美国 1.20


4.盖璞(Gap) 美国 1.15


5.迅销(Fast Retailing) 日本 0.99


四、人才服务


1.德科(Adecco) 瑞士 6.1


2.任仕达(Randstad Group) 荷兰 5.4


3.万宝盛华(Manpower) 美国 4.9


4.艾利安(Allegis) 美国 2.2


5.中智(CIIC)中国 1.7


五、轴承


1.斯凯孚(SKF) 瑞典 17.6


2.舍弗勒(Schaeffler) 德国 15.1


3.日本精工(NSK) 日本 13.5


4.恩梯恩(NTN) 日本 12.3


5.捷太格特(JTEKT) 日本 10.5


六、粗钢


1.安赛乐米塔尔(ArcelorMittal) 卢森堡 6.0


2.河北钢铁集团(HBIS) 中国 2.9


3.新日铁住金(NIPPON STEEL & SUMITOMO METAL) 日本 2.8


4.浦项制铁(POSCO) 韩国 2.5


5.宝钢集团(Baosteel) 中国 2.2


七、CT机


1.西门子医疗(Siemens Healthineers) 德国 28.0


2.通用电气医疗(GE Healthcare) 美国 28.0


3.东芝医疗系统(Toshiba Medical Systems) 日本 24.0


4.飞利浦(Philips) 荷兰 11.0


5.日立医疗器械(Hitachi Medical) 日本 5.0


八、MRI核磁共振成像


1.西门子医疗(Siemens Healthineers) 德国 33.0


2.通用电气医疗(GE Healthcare) 美国 30.0


3.飞利浦(Philips) 荷兰 17.0


4.东芝医疗系统(Toshiba Medical Systems) 日本 6.0


4.日立医疗器械(Hitachi Medical) 日本 6.0


九、医疗药品


1.诺华(Novartis) 瑞士 5.1


2.辉瑞(Pfizer) 美国 4.9


3.赛诺菲(Sanofi) 法国 4.1


4.吉利德科学(Gilead Sciences) 美国 4.1


5.强生(Johnson & Johnson) 美国 3.9


中国在八个品类排名第一


一、个人电脑


1.联想集团(Lenovo) 中国 20.8


2.惠普(HP) 美国 19.4


3.戴尔(Dell) 美国 14.2


4.苹果(Apple) 美国 7.4


5.宏碁(Acer) 中国台湾 7.0


二、监控摄像头


1.海康威视(HIKVISION) 中国 30.5


2.大华技术(Dahua Technology) 中国 9.1


3.安讯士(Axis) 瑞典 6.2


4.友讯集团(D-Link) 中国台湾 4.4


5.松下(Panasonic) 日本 3.2


三、风力发电机


1.金风科技(Goldwind) 中国 12.8


2.维斯塔斯(Vestas) 丹麦 12.0


3.通用电气(GE) 美国 9.2


4.西门子(SIEMENS) 德国 7.7


5.歌美飒(Gamesa) 西班牙 5.5


四、光伏电池


1.天合光能(Trina Solar) 中国 8.9


2.晶科能源(Jinko Solar) 中国 7.0


3.阿特斯太阳能(Canadian Solar) 加拿大 6.8


4.晶澳太阳能(JA SOLAR) 中国 5.7


5.韩华Q Cells(Hanwha Q CELLS) 韩国 4.5


五、洗衣机


1.海尔(Haier) 中国 18.9


2.惠而浦(Whirlpool) 美国 15.4


3.美的(Midea) 中国 9.0


4.LG电子(LG Electronics) 韩国 7.6


5.伊莱克斯(Electrolux) 瑞典 7.0


六、冰箱


1.海尔(Haier) 中国 17.1


2.惠而浦(Whirlpool) 美国 11.1


3.伊莱克斯(Electrolux) 瑞典 7.0


4.LG电子(LG Electronics) 韩国 6.5


5.三星电子(Samsung Electronics) 韩国 6.1


七、家用空调


1.格力电器(GREE) 中国 23.1


2.美的(Midea) 中国 17.7


3.海尔(Haier) 中国 8.6


4.LG电子(LG Electronics) 韩国 5.5


5.海信(Hisense) 中国 4.7


八、香烟


1.中国烟草总公司(CNTC) 中国 42.0


2.菲利普莫里斯国际(PMI) 美国 14.7


3.英美烟草公司(BAT) 英国 10.8


4.日本烟草产业公司(JT) 日本 8.8


5.帝国烟草公司(Imperial Tobacco) 英国 5.0


韩国在八个品类排名第一


一、大型液晶面板


1.LG显示器(LG Display) 韩国 27.4


2.三星显示器(Samsung Display) 韩国 20.4


3.群创光电(Innolux Display) 中国台湾 15.7


4.友达光电(AU Optronics) 中国台湾 15.0


5.京东方(BOE) 中国 8.3


二、DRAM动态随机存储器


1.三星电子(Samsung Electronics) 韩国 45.3


2.SK海力士(SK hynix) 韩国 27.7


3.美光(Micron Technology) 美国 20.0


4.南亚科技(Nanya Technology) 中国台湾 3.0


5.华邦电子(Winbond) 中国台湾 1.3


三、NAND型闪存


1.三星电子(Samsung Electronics) 韩国 30.8


2.东芝(Toshiba) 日本 19.4


3.闪迪(SanDisk) 美国 15.6


4.美光(Micron Technology) 美国 14.7


5.SK海力士(SK hynix) 韩国 11.8


四、锂离子电池


1.三星SDI(Samsung SDI) 韩国 22.9


2.松下(Panasonic), 日本 21.4


3.LG化学(LG Chem) 韩国 14.7


4.新能源科技(ATL) 中国香港 9.6


5.索尼(Sony) 日本 8.2


五、智能手机有机EL面板


1.三星显示器(LG Display) 韩国 91.6


2.LG显示器(LG Display) 韩国 6.5


3.索尼(Sony) 日本 1.0


4.和辉光电(EDO) 中国 0.5


5.友达光电(AU Optronics) 中国台湾 0.2


六、智能手机


1.三星电子(Samsung Electronics) 韩国 22.3


2.苹果(Apple) 美国 16.1


3.联想集团(Lenovo) 中国 7.4


4.华为(Huawei) 中国 5.1


5.LG电子(LG Electronics) 韩国 4.9


七、平板电视


1.三星电子(Samsung Electronics) 韩国 27.9


2.LG电子(LG Electronics) 韩国 13.2


3.索尼(Sony) 日本 8.1


4.海信(Hisense) 中国 5.9


5.创维(Skyworth) 中国 5.0


5.TCL 中国 5.0


八、造船


1.现代重工(Hyundai Heavy Industries) 韩国 9.2


2.今冶造船(Imabari Shipbuilding) 日本 60.


3.大宇造船海洋(DE) 韩国 5.4


4.现代三湖重工(HyundaiSamhoHeavy) 韩国 4.8


5.三星重工(Samsung Heavy Industries) 韩国 4.5


其他


原油运输量


1.伊朗国营石油公司(NIOC) 伊朗 5.7


2.招商局集团(China Merchants Group) 中国 5.2


3.商船三井(MOL) 日本 4.9


4.沙特国家航运公司(Bahri) 沙特 4.9


5.Angelicoussis航运集团(Angelicoussis Shipping Group) 希腊 4.5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2010年世界制造业总产出达到10万亿美元。其中,中国占世界制造业产出的19.8%,略高于美国的19.4%。而制造业世界第一的“宝座”,美国从1895年一直保留至2009年。 也有论者引用联合国的统计数字,发现按2011年年初的汇率计算,中国制造业产值为2.05万亿美元,而美国制造业为1.78万亿美元。 无论怎么说,单就数据而言,制造业在产值上超过了美国,这对中国人是个喜讯。许多分析人士称之为“历史性的超越”。事实上,中国在1830年代制造业产值曾占全球的30%,但随后爆发的战争,却将该成就打入谷底,到1900年,这个份额降至仅大约6%。之后,中国用了100多年来实现追赶。 比如,从基础工业数据看,2010年中国粗钢产量6.27亿吨,占世界总产量的44.3%,超过第2至第20名的总和;水泥产量18.68亿吨,占世界总产量60%;电解铝1565万吨,占世界总量65%;精炼铜产量占世界24%,而消费量占世界一半;煤炭产量32.4亿吨,占世界总产量的45%;化肥产量占世界35%,化纤产量占世界42.6%;玻璃产量占世界50%。除了石油、乙烯,中国的基础工业产能大多名列前茅。 在具体产品上,中国的成绩单同样出众汽车产量1826.47万辆,超过美国,占世界总产量的25%;船舶产量占世界41.9%;工程机械占世界43%。中国还为世界生产了68%的计算机、50%的彩电、65%的冰箱、80%的空调、70%的手机、44%的洗衣机、70%的微波炉和65%的数码相机……有趣的是,随着黄金投资热在中国兴起,2010年中国还生产了340吨黄金,排名世界第一。 不过,中国庞大的制造业生产能否可持续发展则需要探讨。尤其是今年以来,中国土地、原材料和人工等生产要素价格上涨,很多人对“中国制造”能否保持既有优势表示担忧。 据报道,一些零散的“外资”撤离现象确有发生。比如,福特汽车公司宣布,准备在美国本土制造某些汽车零部件,此前中国是他们建新工厂的首选。美国ATM(银行柜员机)供应巨头NCR,已经把部分ATM的生产从中国移回美国。工程机械巨头卡特彼勒也准备“回家”建厂,以此为本土创造就业岗位。 在珠三角地区,一家生产高端棒球碳纤维的美国企业准备迁回本土。而高端耳机制造商Sleek Audio,则要从东莞撤走。研究者就此分析,全球新一轮产业转移正出现新的特征,发达国家高附加值产业“转移”之风似乎悄悄刮来。 HIS也称,美国大可不必对失去“第一”过于悲观。因为,美国拥有巨大的劳动生产率优势,体现于这样一个事实:美国在2010年的制造业产出仅略低于中国,但美国制造业只有1150万工人,而中国制造业雇用了1亿人。同时,中国的制造业产出中,“很大一部分来自美国企业的中国子公司”。 广东省经贸厅的一位知情人士认为,“国际金融危机迫使发达国家重新审视其国内产业结构,探索实体经济再振兴道路,鼓励高端制造业留在国内,甚至从国外向国内回流。”波士顿咨询公司的报告甚至预测,将有15%针对北美市场的美国企业,从中国“回流”到美国。 商务部数据显示,今年前8个月,美国对华投资新设立企业967家,同比下降5.29%,实际投入外资金额25.45亿美元,同比下降14.42%。不过,这种下降并不足为虑。因为同时,前8个月亚洲10个国家和地区对华投资新设立企业14496家,同比增长8.66%,实际投入外资金额669.72亿美元,同比增长23.12%。欧盟27国对华投资也保持增速。 波士顿咨询公司的报告没忘了提示,“2010年中国长三角地区的劳动力成本,也还只是西欧国家的25%;随着人工成本的增加,预计到2015年,中国劳动力成本将达到西欧劳动力成本的38%。但这一增长还不足以形成转折点。” 华南美国商会发布的《2011华南地区经济情况特别报告》称,75.1%的美国企业在中国的主要业务转为向中国市场提品和服务,不再向国外出口,而在2003年该数字不到24%。因此,美资企业加大在华投资力度仍是主流。 该商会会长哈利·赛亚丁对媒体称,中国迁移到其他低成本区域的企业,大多数属于劳动力密集、低技术含量、高耗能的产品再加工制造业,通常对环境影响较大,“迁离中国也是件好事”。 “中国制造”的得与失 中国社会科学院最近对全球超过100个国家的产业市场份额及竞争力指标进行分析,中国同样位居全球首位。 但是,发布方反而更多谈到中国制造业面临的“困境”。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金碚认为,“中国制造”面临资源环境和成本上升的巨大压力,产业利润率明显偏低,甚至有“去制造业”或“去工业化”的恶性循环倾向。 温州就是个典型的例子,这个曾靠制造业迅速崛起的地区,因为遇到产业升级的“天花板”,反而落入融资泡沫的陷阱中。 事实上,“中国制造”在全球范围内的崛起所遇到的难题,远远比那些简单的数字更复杂。 美国仍是世界商品消费第一大国。
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消费市场、第一货物贸易大国。2021年,我国消费市场将延续加速复苏态势,商品消费规模将进一步扩大,我国有望成为世界商品消费第一大国;服务消费占比将进一步提升,居民消费结构持续升级;线上线下消费加速融合,新业态新模式创新将更加健康可持续地发展。

温馨提示:以上信息仅供参考。
应答时间:2021-03-29,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平安银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来看“平安银行我知道”吧~

最新文章